曾经有部电影叫《我不是药神》,故事很简单,徐峥扮演的男主角程勇,一个犯着“穷病”的中年离异男,处于父病妻离且要带走儿子的漩涡中。

一天,一位患有白血病的不速之客意外到访,打破了他的平凡人生,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、倒卖卖印度神油的商贩,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“格列宁”的独家代理商。收获巨额利润的他,生活剧烈变化,被病患们冠以“药神”的称号。

这个故事和AI有什么关系?格列宁,是经过了高额的研发成本,然后投放到市场,因此站在道德上格列宁卖高价,有一点不顾死活的感觉,但是站在商业上来看,如果格列宁卖低价,那么收入必然无法支撑高额的研发费用。

最终的结果就是再也不会有企业愿意投入研究,去研发新药。

AI也如同格列宁一样,投入了高额的研发成本,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周期,而相比格列宁还不如的地方是,格列宁一旦研发突破后,运维成本会大大降低,而AI在取得突破后,持续提供服务依旧需要非常高额的成本,就算是仿制,也无法做到格列宁仿制品那样的低廉。

所以如果站在成本的角度上来看,AI能带来的成本降低几乎微乎其微,甚至不但不会降低,还会造成更高的成本投入,有无数宣传AI的会使用马斯克裁员来证明AI带来的成本的降低。

但是仔细看马斯克的裁员过程会发现,其实和AI一毛钱关系都没有,马斯克是使用996,007的工作方式,营造危机感,让1个人干2个人活,但是工资并不会增加,其次X本身就非常冗余,没有新的赛道突破在成熟期本身就不需要这么多人。

也就是无论有没有AI,马斯克裁掉90%的员工,系统依旧可以运转,至于会不会崩,就听天由命了。还有不少人会拿着智能客服举例子,请仔细阅读这篇:《给我转人工,转人工」,AI客服把人逼疯》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l93N0iWmktp2NDVscmgIg?poc_token=HM7T82ejDz2Rew-tWU6_BB6jvHYUsU4MoJTBRA5W

那么AI的价值在哪里?AI的价值在与增效,降本只是附属品,而增效的价值体现在曾经无法做到的事,可以使用AI做到了,仅此而以。

那么围绕曾经无法做到,而现在可以做到这一点来构建出来的业务,自然可以获得增效,而降本是怎么体现的呢?是这样体现的:

曾经想做的事,在没有AI的时候如果要去做,会投入大量的成本,甚至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,这时候的成本就非常高。

现在有了AI,可以做到曾经无法做到的事,并且成本比曾经预期的低很多,这难道不是降本吗?

只有正确认识AI的价值,以及AI擅长的地方,才能更好的使用它,否则不过是盲目操盘,引入一场灾难而已。

所以企业在考虑AI的时候,如果是指望使用AI大幅度降低现有业务的成本,可能效果不会那么的符合预期。站在商业的角度,业务要发展,企业要做的更好,可以开源节流,而AI的价值是在与开源,而并非是节流。


扫码手机观看或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