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B端生意内,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,叫外包狗都不做。这样的说法缘起的原因在于B端生意,特别是国内,有非常多的约束,比如:

  • 条件苛刻,企业找外包,是因为想降低成本,用比自己还便宜的人去做自己做不出来的东西,接锅的外包团队基本就是火坑。
  • 汇款周期慢,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回款,是国内企业的主流。
  • 非专业的过度干涉,按照对方自己的认知,会干扰到实施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,对实施方的自主性带来很多约束。
  • 极度不信任,外包属于廉价劳动力,长工,甚至短工,所以需要不断的监视,监控。

等等非常多的约束,导致B端的生意成为了一个非常难做的市场,甚至连李开复都喊出了“坚决做ToC,不做赔钱的ToB”的感悟,那么对于普通的B端供应商来说,日子自然不会更好过。

但是,反过来思考一下,什么是外包?

什么又不是外包?

有没有真正的甲方?

A企业给B企业做项目,这时候A企业对于B企业来说,就是外包,而B企业对A企业来说就是甲方。

但是B企业同样也有他的客户C,对C来说,B企业就是C的外包,而C企业就是B的甲方。

所以外包狗都不做,要去做甲方,到底什么才是甲方?

在国内的B端圈子,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恶心循环,曾经我见到某企业对他的外包团队说:

“你就是我花钱买来的一条狗”,并且这种认知在国内算是所有甲方的主流认知,不过这家企业公开的说出来了而以。

那时以为这就是这家企业自身的问题,后面发现,因为他的甲方就是这样对他的,所以他自然也会这样对待他的外包,在这样的一条链路下,形成了一连串的鄙视链。

无论在哪一个环节,都免不了会成为某家企业的外包,同时也可能是某一家企业的甲方,具有双重身份。

所以外包?

不存在,大家都是外包,甲方?

也不存在,所有企业都是甲方。

那么对于选择来说,真的是不进外包,进甲方吗?

非也。

在这个链路下,过得正常的节点,不是甲方也不是外包,而是话语权最大的那个,所以优先选择,应该选择话语权最大的那个节点,无论他是外包身份居多,还是甲方身份居多。

只要话语权足够大,外包又何妨?

是不是甲方又有何所谓?

至始至终可以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走,而不受对方影响,这个才是最重要的。


扫码手机观看或分享: